本文特此感謝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俞震亞教授、陽明交通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許翺麟教授審校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956)
- Dec 16 Mon 2024 10:51
早10年看出失智端倪!醫揭「走路的4種異常」透露腦神經退化前兆
- Oct 17 Thu 2024 10:02
摸豬後沒洗手碰傷口 男腦膜炎、右耳聽損!醫師:再晚一點來恐致命
三立新聞網 2024/10/16
大家真的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才不會讓細菌、病毒有機可乘!中部一名53歲林姓男子,日前他出現感冒症狀、高燒不退、脖子僵硬、劇烈頭痛和雙耳耳鳴等症狀,到鄰近醫療院所檢查後懷疑是腦膜炎,但致病原因不明。為了找出病因,家屬要求安排轉院到童綜合醫院,當時林男已陷入昏迷意識不清狀況,經詳細檢查確定他是受到豬型鏈球菌感染導致腦膜炎,所幸經治療後救回一命也順利出院返家休養了。
真的是名副其實的「魔鬼藏在細節裡」,千萬不要小看洗手這習慣,若未做好手部清潔,嚴重可能會致命,中部就有一名實例。53歲林姓男子是飼養豬隻的業者,半個多月前他突然出現感冒症狀、高燒不退、脖子僵硬、劇烈頭痛和雙耳耳鳴等症狀,到附近醫療院所就醫,經相關檢查懷疑是腦膜炎,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不得而知。家屬覺得再怎樣都得瞭解病因,所以要求安排轉院到童綜合醫院救治。
- Oct 17 Thu 2024 09:56
【2024諾貝爾化學獎】他們透過計算和人工智慧揭示了蛋白質的秘密
曹一允,蔡蘊明 合譯
於2024年十月九日
(歡迎轉載,但請引述本網址)
- Oct 17 Thu 2024 09:43
專家分析2024諾貝爾醫學獎獲獎關鍵…「秀麗隱桿線蟲」
- Oct 17 Thu 2024 09:27
2024諾貝爾生醫獎官方新聞稿全文翻譯
- Jun 26 Wed 2024 09:08
午睡超過1小時,失智風險高1.4倍!醫教3招才睡出護腦防心臟病好處
早安健康 2024/06/22
最近閱讀一份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研究人員的發現:午睡和大腦衰老之間,可能存在著一種「雙向」關係,當一個人午睡太多,一年後的失智風險增加;一個病患罹患失智,他一年後的午睡時間,也會增加!
- May 17 Fri 2024 16:32
7旬翁一年甩10kg、脂肪肝消失!逆轉秘訣竟是早餐吃「三菜一湯」(晚餐少量)
早安健康 2024/05/13
台灣每10人中約有3人患有 脂肪肝,從而增加肝炎、肝硬化、肝癌風險。要如何改善?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分享案例,曾有一名72歲、患有中度脂肪肝的男性,只是將吃白飯的時間換了一下,竟然成功在一年內減重10kg、逆轉脂肪肝!而營養師也分享能「消脂保肝又防癌」的三餐菜單供民眾參考。
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於健康節目《聚焦2.0》中分享,這名72歲中度脂肪肝患者,在得知罹患脂肪肝後,一改過去的飲食習慣,將豐盛的白飯搭配三菜一湯移到早餐、午餐食用;晚餐則吃的很少,或只喝水。沒想到,一年下來竟然74kg降為64kg,不僅足足瘦下10kg,中度脂肪肝也消失。
- May 01 Wed 2024 10:10
不只是症狀?調查公布:「偏頭痛」成年輕族群失能首因
- Jan 10 Wed 2024 11:02
天然「癌細胞剋星」活性關鍵在體溫!泡澡強免疫5招不「傷心」
早安健康 2024/01/03
去年(2023年)6月,衛福部公布111年(2022年)最新死因統計結果,癌症(惡性腫瘤)連續41年高居十大死因首位,自1982年起不曾改變。
對於癌症再次佔住榜首,我們可能都不是那麼意外,隨著年紀增長,我們多少都曾聽聞親朋好友受到癌症的侵襲,甚至是我們自己,也同樣生活在癌症的陰影之下。面對悄然接近的癌症威脅,我們除了盡可能定期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還可以如何預防癌症呢?
- Dec 27 Wed 2023 10:58
5大傷腎食物「這類人」少碰!醫生教你牛奶和麵包這樣吃(皮膚癢、心律不整、高血磷、高血鉀、優酪乳、蛋黃、堅果、深色葉菜、館頭、濃湯等)
早安健康 2023/12/20
牛奶、優酪乳、麵包等食物可以完全不忌口嗎?有醫師近日點名了「5大類傷腎食物」,這些常見的食物竟全名列榜單,醫師特別提醒,有慢性腎病的民眾若常食用,會出現皮膚癢、心律不整等高血磷、高血鉀症狀,會對身體造成極大負擔!
- Nov 08 Wed 2023 11:20
日痛風病患狂增5倍…台人1原因也難逃!醫揭4飲品排尿酸避痛風(牛奶、咖啡、水、蜂蜜)
早安健康 2023/11/06
秋冬是痛風的好發季節,隨著民眾大啖海鮮、火鍋、各式進補湯品,關節便開始紅、腫、熱,一被風吹就痛如刀割。可別以為痛風是喝酒男性的專屬病症,日本專家提醒,更年期後的女性也須多加留意,幸好咖啡、牛奶等4種飲品能幫助民眾預防痛風發作。
- Oct 06 Fri 2023 16:40
2023諾貝爾生醫獎得主3》韋斯曼愛貓如癡,愛穿藍色牛仔褲、白色運動鞋...|《疫苗商戰》
- Oct 06 Fri 2023 16:38
2023諾貝爾生醫獎得主2》考里科跌宕起伏人生,曾不得志、堅持理想四處碰壁|《疫苗商戰》
- Oct 06 Fri 2023 16:36
2023諾貝爾生醫獎官方新聞稿全文翻譯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翻譯 2023/10/02
本文特此感謝臺灣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許秉寧教授審校
諾貝爾獎官方新聞稿全文: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23/press-release/
- Oct 06 Fri 2023 16:28
2023諾貝爾醫學獎》核苷修飾相關發現對開發mRNA新冠疫苗貢獻卓著!匈牙利裔學者與美國學者共摘桂冠
風傳媒 2023/10/02
2023年諾貝爾獎2日揭開序幕,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45分出爐,由匈牙利裔美籍生物化學家卡里科( Katalin Karikó)及美國免疫學專家魏斯曼(Drew Weissman)共同摘下桂冠,因研究「核苷修飾的相關發現讓開發有效的mRNA新冠疫苗成為可能」之開創性貢獻獲得殊榮,並分享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245萬元)獎金。
- Sep 20 Wed 2023 16:31
7歲童誤食鈕扣電池「腸道穿孔致命」 醫曝爭取急救時間妙招:喝蜂蜜
CTWANT 2023/09/19
孩童好奇心旺盛,很喜歡把拿到的東西往嘴巴塞,因此常常誤吞異物。過去有一名7歲小孩不小心把鈕扣電池吞下,因為意識改變送急診,檢查發現腸道穿孔,所幸開刀後撿回一命。醫師便分享,若真的誤食可以先喝蜂蜜,有效緩解電池釋出鹼性物質的時間,好爭取急救的黃金時間。
- Sep 13 Wed 2023 16:37
餓死癌細胞降50%罹癌率?抗癌名醫1招斷食:降低胰島素、一輩子防癌
早安健康 2023/09/07
防癌是一輩子的事,因為癌症蟬連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多年,就連救助病人的醫師也躲不過。精準醫學權威曾嶔元醫師分享抗癌經歷,過去發現胰臟附近一顆7公分大腫瘤,所幸開刀治癒後靠著獨門保養心法,維持健康狀態不復發,法寶竟然是「斷食」。這幾年各種斷食方法如168斷食、1212斷食都成為健康熱門關鍵字,醫師告訴我們,斷食不只是減肥的神隊友,還能幫助力克癌細胞,重點在於這是更能長久持續下去的預防方式,受用一生。
- Sep 05 Tue 2023 14:22
下雨天好愛睏「有醫學根據」 醫曝背後5大原因
CTWANT 2023/09/05
不少人會注意到,下雨天的時候容易懶懶、愛睏。對此,重症醫師黃軒直言,聽雨聲、懶散睏睏,好好想睡的情景,其實這是有醫學的研究完全可以用醫療專業說明。他列出5大原因,包括負離子的增加、褪黑激素增加、活動空間減少、氧氣含量減少以及雨聲恰好是催眠聲等。
- May 26 Fri 2023 09:43
決定記憶力的海馬迴如何不退化?3個防失智練習:光發呆就很有效
早安健康 2021/12/08
和朋友對話時時常常想不起來名詞,只能說出「這個」、「那個」的情況變多了嗎?總是不寫筆記就想不起來代辦事項嗎?「海馬迴」是大腦重要的一部份,許多民眾都已了解,當海馬迴老化,就有可能罹患失智症。不過,除了該部位外,大腦的「前額葉皮質」也相當重要,與海馬迴相輔相成。
- May 26 Fri 2023 09:37
暴怒失控是大腦老化前兆!每週去一家新店可預防,日名醫推4招防額葉退化(嘗試新店、新事物)
早安健康 2023/05/24
如果您常為了小事暴怒,可要留意有可能是大腦老化的前兆!有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40多歲就會開始老化,而且從頭骨和大腦額葉間就可觀察到有間隙形成,隨著額葉萎縮,大腦功能也會因此下降,讓個性溫和的人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日本專家指出,若要預防額葉退化,避免經年累月總是按表操課、做例行公事是重要關鍵,有四種方法可自我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