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黃軒醫師 2024/12/03
近日我被媒體問及:「失智,可以提早知道嗎?什麼檢測自己就可以知道了?」這真是個好問題!
根據最新的調查結果,台灣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為7.99%。以下是不同年齡段的失智症盛行率:
- 65-69歲:2.40%
- 70-74歲:5.16%
- 75-79歲:9.10%
- 80-84歲:16.00%
- 85歲以上:23.23%
失智症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顯著上升,尤其在80歲以上的長者中更為普遍。既然老了,更容易失智,那有沒有可能提早知道、提早治療呢?
診斷失智前10年肢體動作就會變!醫揭「走路4種異常」
科學家最近發現,一個人的失智,早在他被診斷為失智前的10年,就有明顯肢體動作的變化,只是一般人不在意而已!
最近發表在《刺胳針─健康長壽》的一項研究表示:大腦失智前,你的走路肢體,就已發出明顯的信號,且最早在10年前就有徵兆!
研究發現:在老年人中,肢體動作功能,例如走路的步伐型態,會呈現衰退趨勢。這些肢體動作功能的問題,出現比認知障礙早長達10年之久。老人家走路的步態有所改變,這其實有可能就是他們失智疾病開始的信號,可能預示著其關節系統、肌肉組織、神經系統出現病變!
1. 你一直拖著走
這種步態的特點是腳抬不起來,總是拖著地走,腳上似乎被地心引力吸住,無法輕鬆抬起腳走路。這種步態在臨床上的典型代表是正常腦壓的腦積水。
這可能源自大腦自然老化、腦出血或感染等,並可能伴隨記憶力減退和排尿障礙(例如頻尿、失禁或排尿困難)。
2. 你一直晃著走
這些人走路就好像喝醉了,總是搖搖晃晃地在抓平衡點,走不到一條直線上。這種步態可能懷疑腦出血、腦梗塞、腦腫瘤,尤其是小腦病變等。
這些疾病會造成小腦的損害,從而引起小腦功能障礙,導致不平衡的步態,很像喝醉的人在走路。
3. 你一直跛著走
有沒有看到老人家,只有踮一隻腳在走路?那是因為他的一條腿正常,而另一條腿可能有神經或肌肉功能障礙,無法一起行動,只能形成跛走的姿勢。
這種情況多見於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狹窄、下肢血管堵塞、骨關節炎或單側腦血管疾病等。
4. 你一直碎著走
這些人走路的姿勢是小碎步且快速,腳掌會擦著地走,身體僵硬,並向前傾,似乎無法及時停住或轉彎,走路的姿勢讓人感覺馬上要撲倒在地。
出現這種走路姿態可能是巴金森氏症,以及一些中樞神經系統的退化疾病,這些通常在中老年人中很早就會被觀察到。
你趕快看看,你們家中的老人,是否有這些走路的型態改變?如果有的話,務必及早就醫。這些發現強調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性,以便在我們的大腦老化前,能夠採取措施,可能有助於延緩或預防認知衰退或失智的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