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 2017/10/03
2017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於昨(2)揭曉桂冠得主,由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揚恩(Michael W. Young)3位美國基因學者因發現「控制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而獲此殊榮!
飲食節制,作息規律,順著生理時鐘生活,是健康的根本。康健雜誌多次為文提醒大家,並且製作親切易懂的一日生理時鐘作息表,教你按表操課。
公開全世界最健康的作息表
【早│06:00~11:00】
6點到7點之間起床
拉開窗簾,讓陽光照進房間,刺激大腦的中央時鐘,讓促進睡眠的褪黑激素停止分泌,慢慢清醒。
喝杯溫水
起床後,腸胃蠕動開始變快,喝杯溫水促進它蠕動,有助排便。
晨間運動
如果習慣晨間運動,建議熱身久一點,因剛起床體溫較低、關節不靈活,容易產生運動傷害。
早餐醣類+蛋白質最好
鹿港基督教醫院營養組組長陳紋慧建議,早餐吃醣類(澱粉)加蛋白質最好:如吐司或饅頭+蛋+牛奶或豆漿、黑豆漿。
許多人早上匆匆忙忙,拿了早餐就往嘴裡塞,沒注意到只吃到醣類,卻是讓早晨思緒不清的禍首。只攝取醣類,如麵包、饅頭,以及含醣類較多的主食類飲料如米漿、糙米漿或薏仁漿,會讓血糖不穩定、忽高忽低,影響思緒清晰。
迎接挑戰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蔡宇哲說,上午8、9點是壓力荷爾蒙可體松(cortisol ,助人清醒、應付壓力)的高點,最有精神,適合做最困難、最用腦、需集中注意力的工作。
來杯咖啡提神
很多人習慣邊吃早餐邊喝咖啡,其實並不是最好時機。因為剛起床還很有精神,咖啡的提神效果相對不明顯。
如果擔心咖啡影響睡眠、習慣在早上喝咖啡,9點半到11點半是較好時間,因為是可體松的低點,提神效果佳。
【午│11:00~17:00】
午餐不能省略
上班族一忙起來,經常隨便吃、甚至省略午餐。胃苦苦等待食物卻落空,長期如此會造成傷害;同時血糖太低,下午也很難有精神工作。
陳紋慧說,外食者比較容易缺少蔬菜,應該格外注意。
小睡
下午可體松開始下滑,且飯後血液往腸胃集中,幫助腸胃吸收、消化,腦部的血流量減少,人會有點昏沉。可以小睡半小時,不致影響晚上睡眠。
下午2、3點喝咖啡最提神
蔡宇哲說,下午2、3點左右可體松的濃度又開始下降,比上午更低,更適合喝咖啡提神。且清醒時腦中的腺苷(adenosine)不斷累積,愈多愈睏,從早上到下午已累積了一定程度。咖啡因是腺苷拮抗劑,因此可阻斷睏睡,有助清醒。
讓創意飛翔
下午比較沒精神,適合做輕鬆、創意發想的工作、跟同事討論,激發好點子,趕走瞌睡蟲。
【晚│17:00~】
體溫高,運動表現好
蔡宇哲說,傍晚5~7點左右體溫最高適合運動,不易造成運動傷害。很多運動員都是在下午、傍晚表現達到顛峰。且運動時體溫上升,運動後體溫下降幅度相對大,有助睡眠。
不過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協同主任王律凱提醒,睡前3小時不宜激烈運動,因為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會比較有精神,影響睡眠。
晚餐思考後再選擇
不宜吃太多、太油,且跟睡眠最好相隔至少2、3小時,留給腸胃足夠的時間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