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2017/11/08
昨日是「立冬」,民間習俗於此時進補以恢復元氣,因應氣溫下降,超商或手搖店亦販售熱飲讓民眾暖身,但要小心,補錯含糖飲更傷身。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常務理事許光宏教授指出,研究顯示,每天只要增加攝取一份的含糖飲料(三六○CC),不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提高八十三%,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更提高廿九%。
二○一六年十大死因顯示,國人每三位就有兩位(六十五‧五%)死於慢性疾病,慢性病的發生除了遺傳因素,與個人飲食、運動等生活型態密切相關,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造成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除遺傳外,八十%之心血管疾病可藉由飲食、運動、戒菸、不酗酒加以預防,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和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共同推動「國人主要死因別疾病之可預防因素探討及健康促進研究」,計畫總主持人暨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邱弘毅教授指出,民眾對含糖熱飲攝取應注意:高溫時果糖甜度下降,為維持同樣口感恐吃下更多糖;粉裝沖泡式飲品,看似健康但可能含糖量更高。
市面飲料店手搖杯多因成本考量採用高果糖糖漿,邱弘毅教授表示,由於果糖於水溶液中主要以三種結構式存在,而這三種異構體的甜度各不相同隨著不同的溫度異構體間於液中的比例亦隨之改變。常溫時果糖液的甜度最高可達蔗糖的一‧七倍多,但四十℃以上時,果糖液甜度反而會低於蔗糖。果糖雖然一CC熱量三卡,相較蔗糖四卡熱量為低,但為了維持相同口感,熱飲相較冷飲要加更多的果糖才能維持同樣甜度,恐會多喝下五至十克的糖,因此若平常喝冰飲習慣加果糖球的民眾,改喝熱飲應盡量改選用砂糖包,以避免攝取過多糖份。
依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天的糖攝取量,為每日攝取總熱量的五%以下,約為廿五公克(六茶匙),若是BMI超過廿四之過重或肥胖者,更下修糖分攝取量減量為十八‧七五公克。因此,建議冬日飲品可採取「自煮、減量、微糖」原則,盡量自己準備不外買、多喝水不喝飲料,盡量降低糖份攝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