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Yahoo 奇摩旅遊編輯部  2017/11/06

 

(Photo by Flickr user: kntrty, License: CC BY 2.0, 圖片來源)

你看過電影《軍艦島》嗎?是否對這座位於日本長崎縣外海的半人工島嶼——端島,產生濃厚的興趣?事實上,早在2012年的007系列電影《空降危機》(Skyfall)中,Iris就對片中以它為原型的「死城」(Dead City)印象深刻,也才發現原來廢墟居然能夠這麼「氣派」!世界各地存在著許多廢棄建築,雖然有些頹圮傾倒,卻反而展現出另一種奇特的美感,快來看看哪裡可以發現全世界最酷的廢棄建築吧~~

1. 日本・端島

(Photo by Jordy Meow,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因為擁有大量海底煤礦,讓端島(端島/はしま)一度成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

雖說是座島,這個距離長崎港外海西南方約17.5公里處的地點,最初只是個長320公尺、寬120公尺的淺灘。19世紀末,在30年左右的時間內,連同附近礁岩、歷經六次填海,終於擴大成6.3公頃,足足長大了三倍哪!

(Photo by Jordy Meow,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從1810年開始採礦,到1974年關閉,巔峰時期,這座島嶼曾容納高達5,000名人口,裡頭多達數十棟建築,包括神社、學校、食堂、俱樂部、電影院,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集體住宅。興建於1916年的30號樓,是日本首棟鋼筋混凝土公寓,至於暱稱為「報國寮」的65號樓,則是端島最大的公寓,共有317戶,不但附設沖水馬桶,呈「コ」字型的建築內側,還擁有島內最大的公園。

(Photo by Jordy Meow,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端島在2015年時因代表「明治日本的產業革命」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如今有幾家高崎市的船公司營運前往當地的航班。有興趣的人不妨碰碰運氣,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夠遇上風平浪靜的日子,有幸登島參觀囉~~        

2. 北韓・平壤柳京飯店

(Photo by Uwe Brodrecht, License: CC BY-SA 2.0, 圖片來源)

一向給人神秘的印象的北韓,卻有一棟建築多次躍上國際版面:位於平壤的柳京飯店(류경호텔)。嚴格說來,稱它是座廢墟並不公平,畢竟打從1987年興建至今,這棟高330公尺的飯店從未正式落成,然而截至2016年底,卻已燒掉大約200億的台幣。(>__<”)

(Photo by Clay Gilliland from Chandler, U.S.A., License: CC BY-SA 2.0, 圖片來源)

擁有105層樓、金字塔造型的它,是北韓統治者為了向世界證明:他們也有能力興建比(落成於1986年的)新加坡瑞士史丹佛酒店(Westin Stamford Hotel)更高、更宏偉建築而下的「戰帖」。雖然大大拉高了平壤的天際線,不過因為缺資金以及結構上的問題,讓它至今徒有空殼,遲遲未能完工⋯⋯

3. 俄羅斯・阿尼亞燈塔

(Photo by Yaroslav Shuraev,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俄羅斯遠東地區薩哈林州(Sakhalin Oblast)南端的阿尼亞島(Aniva),在長達一世紀的時間裡,曾多次易主於俄羅斯和日本之間,也曾由兩國共同持有。

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終於取得了這座島嶼的完全控制權,並以核能發電機和水銀潤滑劑,幫助這座燈塔部分自行運作。不過隨著蘇聯解體後,它的作用也跟著消失,如今只成為茫茫大海中的一根「孤柱」。 

4. 美國紐奧良六旗遊樂園

(Photo by Keoni 101, License: CC BY 2.0, 圖片來源)

(Photo by Keoni 101, License: CC BY 2.0, 圖片來源)

平日總是熙來攘往、洋溢歡樂笑聲的遊樂園,一旦被「抽空」,會是什麼景象呢?你會驚訝的發現那些色彩繽紛的建築與設施,居然和平常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氛圍,有些過於華麗、帶點詭譎,卻又呈現出一種荒蕪莫名的美⋯⋯讓人聯想起末日電影中,獨活的主角可能在此穿梭的身影。

(Photo by Bob McMillan; edit: Chris Woodrich, 圖片來源

喜歡驚險刺激遊樂設施的人,一定對六旗遊樂園(Six Flags)毫不陌生。同樣的,占地約57萬平方公尺的紐奧良(New Orleans)六旗遊樂園,打從2003年開幕以來,就相當受到歡迎。沒想到2005年的卡崔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讓歷經重擊的它泡在水中長達好幾個星期,最後成了一片只剩下雲霄飛車等遊樂設施骨架的荒地!(泣)

5. 美國底特律密西根中央車站

(Photo by Albert duce,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遠看,聳立於底特律(Detroit)寇克鎮(Corktown)上的密西根中央車站(Michigan Central Station),依舊顯得富麗堂皇。

這棟以布雜(Beaux-Arts)藝術風格興建的建築,象徵著底特律曾有的繁華,打從1914年落成以來,每天都有幾百列火車在此進進出出。然而歷經幾十年的奮鬥,終於抵不過當地逐漸衰退的經濟,隨著1988年1 月最後一班列車的離開,車站也告別了燦爛一時的舞台⋯⋯

(Photo by Derek Gauci,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Photo by Rick Harris from Toronto, Ontario, Canada, License: CC BY-SA 2.0, 圖片來源)

密西根中央火車站分成兩個主要部分:火車站以及18層樓高(70公尺)的辦公大樓,占地46,000平方公尺,曾是全世界最高的火車站。車站內的主要候車室以大理石牆和拱狀屋頂,營造出羅馬浴場般的環境,裝飾著多利克式柱的大廳,容納售票口和購物商場。

喜歡科幻片的人或許覺得它似曾相識,沒錯,《變形金剛》(Transformers)和《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等電影,都曾在此取景喔。

6. 哥倫比亞・太堅達瑪瀑布飯店

(Photo by Harrysaurio,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嚴格說來,這間位於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Bogotá)西南方32公里處、太堅達瑪瀑布(Tequendama Falls)旁的飯店,如今已不能算是座廢墟,因為打從2013年開始,「名草」有主的它,搖身一變成了博物館。

不過過去長達20年的時間裡,因荒蕪又陰森的模樣,再加上沸沸揚揚的鬧鬼傳聞,讓人們對它荒廢的印象始終揮之不去!

(Photo by ArturoAparicio,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Photo by Pedro Felipe,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1923年時,建築師塔比亞斯(Carlos Arturo Tapias)在峭壁上,興建了一棟足以象徵1920年代菁英生活喜悅和優雅的豪宅(如果蓋茲比(Gatsby)存在現實生活中的話,大概也會住在像這樣的地方吧!)。

5年後,這座俯瞰著132公尺高瀑布的建築,首度成了飯店。雖然1950年代開始,有計劃將它改建成18層樓高的飯店,卻始終沒有動工,最終在1990年代成了青苔蔓生的「鬼屋」啦~~

7. 英國・默恩塞爾海上堡壘

(Photo by Russss,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如果早個幾十年,當時拍攝的科幻電影,可能會出現類似這樣的建築,看來很像外星人入侵地球時的臨時基地,也像異星生物操作的大型「戰艦」。

不過默恩塞爾海上堡壘(Maunsell Sea Forts)可是貨真價實的地球產物,位於泰晤士河河口、坐落於肯特(Kent)的北部海岸,天氣晴朗時,你甚至可以在邵伯里東海灘(Shoebury East Beach)沿岸看見它們。

(Photo by Flaxton at English Wikipedia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Photo by Richard Lazenby,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可別看它今日其貌不揚的模樣,二次大戰期間,默恩塞爾海上堡壘可是幫助英國成功躲避德國空襲的一大功臣!然而1950年代除役後,堡壘中的高塔在1960年代中期,一度被多家海盜電台占用。

更「誇張」的還有前英國陸軍少校貝茨(Paddy Roy Bates),他在1967年占領了其中一座高塔,並私自宣稱包含塔周圍半徑12海里的範圍,都是屬於他的西蘭王國(Principality of Sealand)領域。至於這個主權和合法性都沒有獲得承認的國家,土地和人口都少得可憐,國民只有貝茲一家⋯⋯(真不知道他們出國時拿什麼護照?)

8. 西班牙・坎夫蘭克國際火車站

(Photo by Marc Celeiro i Escribà,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坎夫蘭克(Canfranc)是個位於西班牙東北部亞拉岡自治區(Aragón)中人口不過幾百人的小鎮,然而這裡卻有一座宏偉到不成比例的建築——坎夫蘭克國際火車站(Canfranc International Railway Station),在它長達240公尺的立面上,開了365扇窗和156道門!

(Photo by RickruMac, License: CC BY-SA 3.0 es,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掌握著西班牙和法國兩國邊界的重要山道,這座迷人的火車站曾經擁有輝煌一時的歷史。1928年開幕時,它是歐洲數一數二大的火車站,月台長度超過200公尺,因此被稱為「庇里牛斯山的鐵達尼」(Titanic of the Mountains),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往來於兩國間的乘客、行李和貨物經過這裡。

(Photo by RickruMac, License: CC BY-SA 3.0 es,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可惜好景不常,幾年後西班牙發生內戰,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將軍為了防止武器走私,封閉了西班牙方面的隧道。雖然二次大戰期間,基於當時的興建協議,這座車站重新開放,繼續提供物資和乘客的運送服務,不過卻再也難逃衰退的命運,歷經幾次力圖重振卻欲振乏力後,這條跨界路線終於在1970年結束營運,也造成日後當地人口的嚴重流失⋯⋯

9. 義大利・米爾斯谷地廢墟

(Photo by Mentnafunangann,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Photo by Mentnafunangann,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瀕臨那不勒斯灣,義大利南部城鎮蘇連多(Sorrento),是一處景色優美的旅遊勝地,就在市中心塔索廣場(Piazza Tasso)的後方,坐落著一片歷史悠久的谷地,大約在3.7萬年前,隨著坎皮佛萊格瑞(Campi Flegrei)火山的爆發,大量流入石灰華平原中的水,形成了今日的地貌雛形。

(Photo by Mentnafunangann, License: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名稱原意為「研磨穀物」的米爾斯谷地(Valley of the Mills),由兩條河流切割而成,從高處往下看,可以發現地勢有多險峻。13世紀時,這裡出現許多以石頭打造的磨坊,其中最大的建築之一是鋸木廠。

然而因為塔索廣場的興建,谷地被迫成了「孤島」,工廠也在1866年成了廢墟,於是很快的,野生植物成了新的主人,讓它看起來彷彿已經荒廢了好幾個世紀。

10. 保加利亞・布茲盧德扎紀念碑

(Photo by Kerry Ferguson, License: CC BY 3.0, 圖片來源)

(Photo by Annboeva,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在橫貫保加利亞(Bulgaria)的巴爾幹山脈(Balkan Mountains)上、高度達1432公尺的地方,降落了一架「飛碟」!?

落成於1981年的布茲盧德扎紀念碑(Buzludzha Monument),出現在冷戰末期,由保加利亞共產政權斥資將近3,500萬美金打造,用來紀念他們的先驅——保加利亞社會民主黨(Bulgarian Communist Party),同時希望當成該政黨的象徵和官方總部。

(Photo by Stanislav Traykov, License: CC BY 3.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Photo by Mark Ahsmann, License: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提供)

歷經7年的時間興建,這座龐然大物展現了許多共產建築共有的「粗野主義」(Brutalist)風格,不加修飾的鋼筋混凝土是它最大的特色。相較於外觀的簡約,紀念碑內部卻裝飾著大量馬賽克鑲嵌,以廣達510平方公尺的面積,敘述保加利亞共產黨的歷史。不過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位於頂棚、象徵共產主義的榔頭和鐮刀標誌,四周環繞著出自《共產黨宣言》的引文:所有國家的無產階級團結起來。

1989年開始,這座紀念碑成了無主「幽靈」,且基於危險理由而關閉,不過還是有很多冒險者伺機潛入,希望一窺這個「超自然」世界!

文字/Iris PE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udents 的頭像
    students

    ylshsh101的部落格

    stud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