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  2016/04/05

 

【早安健康/林頌凱(關節退化、運動傷害專科醫師)】有文獻指出:發炎,人類90%以上疾病的共同起點。一些慢性疾病看起來不太相關,也不像典型的發炎疾病,例如:心肌梗塞、老年失智症、不孕、癌症、肥胖、氣喘、慢性疼痛…等等,但後來被證實和身體的發炎很有關係。越是慢性的疾病,暗示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其背後的致病因素就可能越複雜,對身體的影響就更深更廣。以骨骼肌肉系統的疼痛(例如退化性關節炎或是運動傷害)來說:疼痛是因為身體發炎,身體發炎是因為組織受損。所以醫生要治療病人的疼痛,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1.抑制身體發炎:例如類固醇注射、口服消炎止痛藥。2.促進組織修復:例如PRP自體濃縮血小板治療、增生注射治療、震波治療、低能量骨癒合超音波治療。前者是藉由抑制發炎而讓身體不痛,效果快且明顯,但受損組織並沒有因此而修復,是屬於「治標」式的治療;後者是用促進增生、強化結構的概念,雖然沒有前者速效,但可以幫助受損組織修復,是屬於「治本」式的治療。發炎的時候,會產生紅腫熱痛等現象,身體會很不舒服,病人總是希望可以用最快的方式解除發炎或止痛。但事實上,發炎是身體的免疫機制在啟動,目的在清除入侵者以及修復傷口。也就是說,沒有發炎,身體就沒有辦法修復;沒有修復,身體的病痛就不會好!單純只用抑制發炎的藥物(例如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雖然可以很快止痛,但卻可能妨礙身體的自然修復,導致身體的傷害永遠都不會痊癒。曾 經有病患問我:「我上次車禍骨折開刀,傷口痛得要命,醫生卻只給我幾顆普拿疼,連消炎止痛藥都不開給我。醫生怎麼這麼壞?!」事實上,醫生不是殘忍,而是 在保護病人。骨折術後吃太多的止痛藥,除了傷肝、傷腎,容易導致胃出血之外,還可能妨礙骨頭的癒合。您最好三思而後行,在每一次吞下消炎止痛藥之前。


幸 運的是,骨骼肌肉疼痛醫療的趨勢,已經從以往治標式的藥物治療,轉移到治本式的非藥物治療。這些先進的醫療觀念與技術,慢慢在台灣各地萌芽發展,即將翻轉 民眾對於疼痛治療的認知。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民眾們所接受到的疼痛治療,將會是以強調治本而且無副作用的「增生治療」為主。這是趨勢,同時也是民眾的一大 福音。 以下就幾個常見的增生治療做簡單的介紹: 1.PRP自體濃縮血小板治療近兩年來,PRP自體濃縮血小板治療法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最夯的話題,在醫學研究佐證與個人的臨床經驗上,該治療也確實有一定的效果,是傳統療法之外的另一選擇。早在十幾年前,國外已經廣泛在慢性肌腱病變、急性韌帶及肌肉拉傷、骨折、關節炎、神經病變的治療上運用PRP療法,作用是加速骨骼肌肉的修復、促進膠原增生、強化微血管周邊循環與軟骨組織的再生。到了二○一○年,國際奧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在國際醫學期刊發表重要文章,說明PRP注射療法並不違反運動員禁藥規範,允許運動員在受傷後接受PRP注射治療,使得該療法更是廣泛運用在現今運動傷害的治療上。PRP 自體濃縮血小板治療的過程是先抽取10cc 血液到特製的試管中,經過高速離心後,取出萃取後的PRP,再注射到治療的部位,前後過程約三十分鐘。注射過程可能有些許脹痛感,稍做休息便可以回家。日 常生活作息都可以維持正常,並不會有不適的感覺,但建議兩周內要避免激烈運動,也要避免服用消炎止痛藥,以免影響療效。一個月施打一至兩次,完整療程建議 要有三次的注射。2.增生注射治療利用注射「增生劑」在肌 腱或韌帶附著骨頭的地方(著骨點處),達到治療目的。不管是退化性疾病或是運動傷害,因為肌腱、韌帶退化、鬆弛或修補不足,導致身體受傷部位的強度不夠, 進一步會形成疼痛、腫脹、無力現象,成為惡性循環。藉由分批注射增生劑的方式,引起組織的輕微發炎,刺激身體啟動原有的修補反應,產生新的膠原蛋白,增加 肌腱及韌帶的強度,達到修補作用。臨床研究發現,對肩部旋轉肌腱疼痛、膝關節周圍疼痛、網球肘、腳踝扭傷合併韌帶鬆弛、足底筋膜炎、脊椎周邊韌帶損傷等疾病都有明顯治療效果。目前增生劑最常使用的是15至25%的高濃度葡萄糖溶液,俗稱「打糖水」。增生注射治療過程可能有些許脹痛感,但不會持續太久,日常生活可以照常進行。要避免服用消炎止痛藥,以免影響療效。療程是一至二周注射一次,三次為一個循環,完整療程要看個人狀況而定。注射之後,應配合該部位運動的增強訓練,配合均衡飲食與充足睡眠,並且避免菸酒,將會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stud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新聞網  2016/03/30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與蘋果公司愈演 愈烈的大鬥法,在司法部廿八日宣布已自行找出解鎖iPhone的方法,無需蘋果協助後,戛然而止。紐約時報分析,FBI與蘋果都不算贏家,且FBI錯過了 藉由此案讓法院裁定的良機。下次發生類似爭議時,可能還是得跑法院。整起事件讓社會注意到隱私權的問題,所以大眾是贏家。

stud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人雜誌  2016/03/30

 

你的音樂播放器中有哪些歌曲?如果你超過30歲,播放清單中可能會有一些你青少年時期的歌。童年與青春期是一生中最容易受到影響的時期,早期的記憶和經驗 是塑造人格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它們會深刻影響人生後來的每一件事。早在2000多年前,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曾說:「兒童時期養成的習慣不僅影響深 遠,更是最重要的關鍵。」

stud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廣播電台   2016/03/30

 

探索新聞網(Discovery News)29日報導,科學家從匈牙利木乃伊遺體取下的組織樣本中發現,17與18世紀早期的人也會罹患大腸癌,而當時的人還未受肥胖症、體能活動不足、加工食品等現代因子所困擾。

stud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人健康網  2016/03/18

 

中醫認為「人不走,身體涼」,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宅男宅女」和辦公室「久坐族」,在享受坐得舒坦的同時,也不得不承受久坐帶來的不利影響─體溫下降。與之相反,運動不僅會使血液循環更加順暢,更能促進身體所有細胞、組織的代謝,因而體溫也得以保持溫暖。

stud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人健康網  2016/03/21

 

門診上也常遇到家長擔心地帶著提早發育的小朋友來求診,許多都已出現性早熟徵兆,但其實有許多家長不認識性早熟,性早熟的發生逐年增加,很值得家長們去關注。

stud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央廣播電台  2016/03/18

 

探索新聞網(Discovery News)17日報導,科學家已找到一項最新技術,有可能使人類基因組得以進行編輯與修補,未來還可能藉此治療疾病與基因相關問題。

stud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醫療網  2016/03/21

 

阿斯匹靈主要作用為退燒止痛,低劑量還有保護心血管,預防心肌梗塞的功效;另外,有研究顯示,低劑量阿斯匹靈也可以防癌。但是阿斯匹靈防癌功效要獲得核准為藥品適應症,可能還要很久!

stud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  2016/03/14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只要規律運動、活動一下筋骨,無論是做園藝活動,還是跳舞,都能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罹病風險最多可下降五成之多。

stud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春月刊  2016/03/02

 

很多人認為,味精吃太多,會有口渴、頭痛、心悸等過敏症狀出現,也就是發生所謂的「中國餐館症候群」、「味精過敏症」,但味精吃多了,是否真的會傷身?

stud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