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碩醫師的543
2020/11/23
<萊豬就是毒豬>:十個基於科學的理由!
#歡迎大家自行複製轉貼給親朋好友
此文非常長,重要文獻也都早已傳給衛福部了!
陳部長本人在10/12的立法院公聽會上也都聽過這些報告了!
一、台大獸醫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坦承:「萊克多巴胺的國際標準是美國以國家政治力所通過的!」「就科學來說,萊克多巴胺仍不安全。」
從2008年以來都一直宣稱萊克多巴胺是毒性最低的瘦肉精,並大力贊成開放使用的台灣大學獸醫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博士,在2012年終於說出「就科學來說,萊克多巴胺仍不安全,孕婦、兒童和心血管患者只能自求多福」的真相!(自由時報,2012/7/6,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597397)
賴秀穗教授並說出另一個真相:「萊克多巴胺的國際標準是美國以國家政治力所通過的!」
事實是,一個科學上對人體仍不安全的萊克多巴胺,現行的國際標準的確是在美國的遊說壓力下,聯合國CODEX大會於2012年以罕見的表決取代共識決才通過的,而且是以極為爭議的69:67的表決通過的!此一標準通過後除了歐盟和俄羅斯立即表達嚴重的抗議外,會員包含各國消費者團體的國際消費者聯盟也公開表達抗議,譴責此一國際標準在科學界對萊克多巴胺的安全性還無法達成共識之際就強行通過,是嚴重侵害全世界消費者的權益。
正如賴秀穗教授所擔心的:「未來不僅進口豬肉有萊克多巴胺,國內豬農使用,政府恐也無法阻止,將使得全民暴露於風險之中。」
賴教授說得沒有錯!美國政府的最終目標,就是讓萊克多巴胺在台灣取得飼料添加物的販賣許可證,讓台灣豬農可以合法使用。而且一旦政府要強制標示豬肉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的標章,許多現在保持沉默的政府官員與學者,馬上會跳出來大聲呼喊反對:「強制標示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的標章是違反WTO規定的措施,會被美國貿易報復、貿易制裁!」(此文是在2020年9月完成初稿,後來不幸言中。有關強制標示完成合乎國際貿易規範的部分,我會寫另外一篇專文,但是大家想想,為何強制標示基改食物沒有違反國際貿易規範,強制標示萊豬就違反?就知道這些官員真是昧著良心說謊話!)
二、缺乏可信的人體實驗數據就無法制定肉品中的安全殘留量
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腎臟科主任錢建文醫師指出,國際間之所以大多數國家無法接受2012年聯合國CODEX以爭議性的表決所訂出來的萊克多巴胺殘留標準,最主要就是因為聯合國的專家委員會手中只有當年藥廠進行的6個年輕男性白人的人體實驗數據,不足以建立人體的NOEL(無可見影響劑量)。(聯合報,2020/9/8,https://udn.com/news/story/9750/4843637)
沒有可信的人體NOEL,就無法建立可被國際科學界普遍接受的ADI(每人每日安全攝取量),沒有ADI也就無法訂出肉品的殘留量上限(MRL)。所以美國雖然強行利用69:67的表決通過萊克多巴胺的國際標準,但歐盟和俄羅斯都基於科學上的理由立即公開表示不會接受。
錢建文主任更進一步指出,如果有氣喘病的小孩長期從食物中接觸瘦肉精這類乙型受體素,在急救時可能會造成同樣是乙型受體素的急救藥物反應不敏感。有研究指出萊克多巴胺會干擾日本青鱂魚的內分泌系統,也有研究指出會對人類腎臟細胞產性毒性,增加氧化壓力。
三、衛福部公布的「萊豬食品健康風險評估報告」不合法!
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動植物檢驗檢疫協定(SPS agreement),健康風險評估必須以符合國際標準的風險評估風法進行,並且不必須納入現有的科學證據。國際上合乎標準的風險評估,都是以雙向風險溝通的方式將所有利害相關的關係人納入,包括風險評估前要讓產業界和消費者代表參與決定評估的設計與執行過程的透明化,初步評估後期中報告應接受監督與修正,期末報告公布前應接受同儕審查並回應公眾的正反意見。有意願的人可以進一步參考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105年出版的文件
https://forum.nhri.edu.tw/…/105-3.%E5%8A%A0%E5%BC%B7%E9%A3%…。
更重要的是要包含一旦開放萊豬後,國民在眾多人數長期食用後,生病和死亡風險到底增加了多少!
這也是環保署所公布的健康風險評估技術規範所要求的致癌性及非致癌性風險度之計算,但在衛福部公布的報告中完全沒有提供計算的模型和計算的結果。
而且該份報告不僅對於2004年以後,有萊萊克多巴胺對生物健康危害的科學文獻均沒有納入考慮,對生殖毒性、神經毒性、荷爾蒙效應、和減少壽命的健康危害都沒有進行評估和計算風險!
我國食品安全衛生法第4條規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應由衛福部召集民間團體與專家學者組成「食品風險評估諮議會」執行,但衛福部公布的萊豬開放風險評估報告卻是由食藥署委託,由成功大學李俊璋教授執行的,執行單位已經不合法,政府自然不能根據不合法的風險評估報告開放萊豬全豬進口!
結論就是:衛福部現有的所謂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在格式和內容上都不合法,只是堆積一些資料但言不及義的垃圾文件!
四、美國消費者組織要求撤銷萊克多巴胺的許可證
消費者聯盟(Consumers Union)此一全美國最大的消費者組織一直都反對瘦肉精的在美國國內的使用,即使在2012年CODEX國際標準通過後,仍然正式發函給美國FDA,要求撤銷萊克多巴胺的動物用飼料添加物許可証,禁止這種藥物在美國市場流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消費者聯盟認為萊克多巴胺對人畜都不安全。
信件全文可以自行連結以下網址
https://advocacy.consumerreports.org/…/FDA_Stop_Use_of_Ract…
五、餵食萊克多巴胺的牛隻死亡率增為2倍
2014年,美國學者發表研究論文,根據生產和銷售萊克多巴胺藥廠協助提供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餵食萊克多巴胺的牛群和沒有餵食萊克多巴胺的牛群相比,死亡率增加了91%。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論文全文: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
上述論文指出,餵食萊克多巴胺和另一種瘦肉精的牛群,死亡的牛群中有40~50%可以歸因於添加的藥物。此即證實死亡率增加的原因確實是添加了萊克多巴胺!
六、美國農業部研究證實萊克多巴胺改變飼養豬隻的腦中化學物質的濃度以致增加攻擊性
2010年由美國農業部和普度大學合作研究所發表的論文,證實了餵食萊克多巴胺的豬隻血液中的腎上腺素濃度會上升,豬隻的攻擊行為也會明顯增加。https://doi.org/10.2527/jas.2008-1576
同年美國農業部和普度大學合作研究所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也證實了餵食萊克多巴胺的豬隻腦中多巴胺周轉率會上升,血清素代謝物濃度下降,就是豬隻攻擊行為增加的原因。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495130/
由美國農業部和普度大學合作研究所發表的第三篇論文,也證實了在餵食萊克多巴胺後,豬隻腦細胞中負責多巴胺和血清素調節功能的基因受到影響,基因的表現被改變,造成豬隻腦中的化學物質濃度異常了!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1094150/
多巴胺、血清素和單胺這些化學物質是大腦細胞傳遞訊息的物質,濃度的過與不及都會使動物和人類出現精神和行為的異常(包括焦慮、煩躁不安、憂鬱、易怒、自殺想法和食慾異常與睡眠障礙等),治療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和躁鬱症的藥物都會調節這些腦中化學物質的濃度或作用。
研究者發現萊克多巴胺干擾腦中負責調節這些化學物質的基因,使這些基因出現異常表現,腦中的化學物質濃度因此出現異常,解釋了餵食萊克多巴胺的豬隻為何出現異常的情緒行為!而這些腦中化學物質濃度的異常如果出現在人類,一樣會導致人類出現情緒與精神行為的異常!
七、瘦肉精(乙型受體素)與自閉症的不確定風險
有位醫德與醫術和學問都相當受到肯定的台大醫院婦產科施教授,9月初在臉書上說萊克多巴胺這類瘦肉精和一種安胎藥的作用類似,不曉得孕婦知道後是否還敢吃安胎藥?
施教授提到歐美國家使用來安胎的特布他林terbutaline,確實就是一種瘦肉精。多年前已有動物實驗指出在老鼠使用的話會增加後代出現自閉症類似的行為與腦神經發育的損傷!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605448/,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7400887/,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492522/
2016年美國小兒科學會的期刊登載了一篇以丹麥的政府資料庫做的研究,發現在懷孕時使用和瘦肉精一樣作用的乙型受體素(β-agonist),與產下的孩子日後被確診自閉類群這一類神經發展障礙的風險增加是有關連的。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738885/
事實上,美國FDA早在2008年就收到民眾的請願書,並在萊克多巴胺國際標準通過的前一年,2011年2月16日,發布通函把特布他林terbutaline這種瘦肉精類的氣喘治療藥物列為孕婦非不得已不要使用的藥物,並限定於醫療上必要只能處方口服或注射劑型給住院的孕婦,且須注意其心臟副作用,並規定不得在門診使用。
FDA回應民眾請願書可以在FDA官網找到:
https://www.fda.gov/media/80098/download
2011年初,美國FDA就通令所有藥廠必須更改特布他林terbutaline的使用說明書(仿單),將孕婦用藥等級由B級降為C級(有動物實驗證明有胚胎毒性)。
FDA要求各藥廠更改藥品標籤(仿單)的正式公函如下:
https://web.archive.org/…/do…/Drugs/DrugSafety/UCM243688.pdf
美國FDA還規定新的藥品說明書必須一律加上「動物實驗文獻指出超大劑量特布他林會影響大鼠胎兒的腦神經發育與行為」。
FDA的官網對此有詳細的說明:
https://www.fda.gov/…/fda-drug-safety-communication-new-war…
其實早在2004年,由美國衛生部和環保署補助經費的一篇研究就已經證實,特布他林是一種發展性神經毒劑(developmental neurotoxicant),研究者很明確地指出這種藥物在胎兒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會引起大腦神經細胞的生化變異和結構上的損傷。https://jpet.aspetjournals.org/content/308/2/529
之後更有一系列的研究不斷對特布他林的發展性神經毒性(DNT)提出警告,包括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903951/,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cdr/2014/358608/,https://www.sciencedirect.com/…/artic…/pii/S0041008X04003862)
因此,瘦肉精影響人類胎兒出生後罹患嚴重的大腦發展障礙的風險是不可以忽略的。或許,這也可以部份說明美國愛吃瘦肉精牛肉的政客們,為何一個比一個更「瘋狂」!
八、有人說美國人吃瘦肉精20多年都沒事,台灣人在怕甚麼?但或許美國人的孩子出事了!
美國聯邦CDC從2000開始推動ADDM network計畫,監測全美的自閉症相關診斷的流行情形。數據顯示1992出生的兒童,每150個孩子只有一個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類群,但到了2008年出生的兒童,居然每54個孩子就有一個被確診。僅僅16年就成長為3倍!
https://www.cdc.gov/ncbddd/autism/data.html
而1999年正是萊克多巴胺開始合法進入美國人飲食中的時候!
2013年,美國加州有自閉症兒童的家長起訴諾華藥廠,指控諾華藥沒有警告孕婦可能會因為使用特布他林而增加產下自閉症孩子的風險。要求諾華藥廠負起責任的訴訟在2017年取得初步勝利,加州最高法院裁定家長可以控告諾華藥廠,諾華藥廠不能以早就將藥物的製造和銷售權出售給一家小藥廠來規避民事賠償責任。該案現在已經由許多律師事務所在全美國公開徵集有意參加集體訴訟的病童家長。
九、萊克多巴胺是TAAR1的促動劑,可能與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及肥胖症相關!
TAAR1是一種和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毒品成癮症以及糖尿病、肥胖(美國人超多)以及纖維肌痛症(公主病)相關的受體,只需非常低的藥物濃度就可以引發作用,TAAR1被刺激後又會將作用放大。所以即使只是攝取非常低的濃度,對於腦部發育本來就已經很激烈又容易大量吃肉的青少年,是否會導致精神和行為的異常,我們不應該在美國沒有提出明確的安全證明之前,輕易以台灣的青少年去做大規模的人體實驗,這是不道德更違反倫理,絕對無法通過學術IRB審查的。
2017年由加拿大、英國、俄羅斯和瑞士等國際學術界合作發表的論文,收集了歷來研究人類和動物的資料。根據該篇論文的資料,萊克多巴胺對小鼠的TAAR1的功能活性(毒性)EC50,是搖頭丸MDMA的250倍!(https://www.sciencedirect.com/…/artic…/pii/S0163725817301626)
不過經過食藥署委託專家重新回顧論文,發現該論文誤植原始文獻數據,所以萊克多巴胺對小鼠的TAAR1的功能活性(毒性)EC50,應該是搖頭丸MDMA的4分之1。
這樣的成分要放進全民(包含孕婦和嬰幼兒)幾乎每天都吃的食物(豬肉)中,政府不用先做一些本土研究確認一下安全性和危險性嗎?
十、衛福部食藥署(FDA)應立即評估萊克多巴胺的發展性神經毒性(developemental neurotoxin)風險,不容短視政客以下一代的精神健全作為交換的籌碼!
國際間和日本都已經建立評估神經發育毒性 developemental neurotoxicity DNT的標準流程,美國環保署也1998年中就公布了編號為OPPTS 870.6300的健康效應試驗指引,用來評估包括空氣汙染物在內的化學物質是否會使胎兒或幼兒在日後出現神經發展異常所導致的精神障礙、智能障礙或行為障礙,或者使成年人提早出現失智症等神經認知退化疾病。
國際科學期刊已經發表許多研究論文,以動物實驗證實萊克多巴胺會影響動物的神經系統與行為,衛福部在未完成台灣自行建立的發展性神經毒性(developemental neurotoxin)評估報告之前,全民絕不容許短視的政府官員不負責任的以下一代的精神障礙風險和美國政府做任何交易!
(註明:患有氣喘或有安胎需要的孕婦切勿自行停藥!因為自行停藥的健康風險是確定的而且遠高於有待進一步研究的自閉症不確定風險!請向您的醫師詢問藥物相關問題!)
食品藥物管理署
109/10/23
近日蘇偉碩醫師接受媒體採訪時,針對萊克多巴胺安全性之言論,恐有造成民眾誤解之虞,食品藥物管理署說明如下:
一、萊劑之毒性是毒品搖頭丸(MDMA)之250倍? 錯!
蘇醫師指出萊克多巴胺之毒性恐是毒品搖頭丸(MDMA)之250倍,其論點為文獻提到萊克多巴胺會活化小鼠的第一型微量胺相關受器(TAAR1),因為毒品搖頭丸也會活化這個受器,因此蘇醫師推測萊克多巴胺會產生類似毒品的作用,且活化的能力比毒品高。然,將國際間使用已久之含藥物飼料添加物,視為比毒品更毒之物質,實不恰當。理由如下:
- TAAR1並非腦中主要胺類受器,其生理作用仍不盡清楚。再者,萊克多巴胺也不是只作用在TAAR1,因此並不能僅依據動物TAAR1之作用濃度,推論萊克多巴胺之活(毒)性比另一物質(如毒品搖頭丸)強。
- 蘇醫師引用之論文提及TAAR1受器的激活劑可能可用於治療思覺失調症及睡眠異常等問題,因此顯然也不是作用在TAAR1受器就會導致精神疾病。
- 同一種藥物對於不同動物之TAAR1激活濃度可能有頗大差異,因此小鼠觀察到的現象即使正確,也未必可以反映在動物或人身上。
- 蘇醫師引用之論文為Berry等人(2017年)之論文,該回顧論文(review paper)表三係彙整多篇研究論文之數據,其中,萊克多巴胺之EC50 (半數有效濃度;數值愈小代表活性愈高)數據引用自Liu等人(2014年)之論文,原著論文的萊克多巴胺之EC50為16 mM,然該回顧論文表三將濃度誤植為0.016 mM,兩者差了千倍。萊克多巴胺對該受器之EC50為16 mM,大於安非他命的0.53 mM、甲基安非他命的0.73 mM 及MDMA的4.0 mM。蘇醫師未發現該回顧論文之誤植,而致錯誤之推論。
二、光呼吸就會吸到萊劑? 錯!
蘇醫師所言「進口含萊劑肉品,並非不吃就沒事,光呼吸就可能吸到萊劑,吃素的人也會吃到」一段,更是危言聳聽。蘇醫師在影片中提及有關含萊克多巴胺肉品沒吃完會進入環境之論點,但蘇醫師並未提出任何可支持此論點之科學證據,將毫無根據之臆測發布於公眾媒體,實屬不當。且談話當中,並未提到「量」,亦未提及縱使吸到會造成之危害。經查環境科學雜誌2015年刊載的研究「Ractopamine up take by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an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from soil」指出,土壤中就算含有萊克多巴胺,植物組織對萊克多巴胺的吸收率也不到 0.01%,因此並不會有傳言所說「殘留於土壤」、「被植物吸收」、「植物都會有,最後空氣都會有」的狀況。事實上,萊克多巴胺水溶性高、代謝快,在所有瘦肉精中為相對安全者。此番言論,易造成民眾無謂之恐慌。
三、食用萊克多巴胺殘留的豬肉會造成精神疾病? 錯!
蘇醫師指出,國際研究報告中,豬隻餵食萊克多巴胺後出現攻擊性情緒與行為,使血液中腎上腺素濃度增加、腦中多巴胺濃度增加,影射會造成人類思覺失調症,產生妄想或攻擊性;豬腦中血清素濃度下降,影射會造成人類憂鬱症。事實上,此報告僅為畜牧動物之科學研究,並無推論此一研究對於人體食用含萊克多巴胺殘留豬肉之安全性風險。且該研究投予豬隻萊克多巴胺之劑量為前2週5 mg/kg,後2週10 mg/kg,相較於豬肉中萊克多巴胺之殘留容許量標準0.01 ppm (即0.01 mg/kg),兩者劑量差異極大。由於該研究之投予劑量並未涵蓋ppb劑量範圍,所以並無科學證據可以支持ppb劑量的萊劑會影響動物之行為及腦中神經傳導物質之濃度。因此,蘇醫師以該研究來影射人體食用含萊克多巴胺殘留豬肉對精神健康之風險,實屬欠缺科學證據之臆測。
四、食用萊克多巴胺殘留的豬肉會造成自閉症? 錯!
蘇醫師另提到,瘦肉精會造成自閉症兒童,美國已有訴訟案例。但事實上,本件訴訟案所指瘦肉精為特布他林(Terbutaline),並非萊克多巴胺。萊克多巴胺早期研發做為人用支氣管擴張劑,但因藥效差而被淘汰,而特布他林為臨床上常用之有效藥物,對於人體內受體之親和力遠比萊克多巴胺高,將二個作用強弱差異性很大的物質混為一談,並不恰當,恐讓民眾誤解食用含萊克多巴胺殘留之豬肉可能造成自閉症。
上述言論,國際間並無人體實證研究,呼籲民眾基於科學,理性看待,毋須過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