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時電子報  2014/05/14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大阪大學教授瓶井資弘等人開始為幾近失明的患者進行人工視網膜的臨床實驗,在眼球裡埋入電極進行治療。第1個病例在治療之後視力已改善到可看到東西的形狀,6月預定進行第2個病例的手術。待確認安全性和治療效果,並於2018年得到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認可之後,可望實際應用在臨床治療上。

治療實驗是以視網膜色素變性(或稱視網膜色素病變)的患者為對象,在眼球的內側裝上電極,靠電力刺激仍存活著的視網膜細胞。其原理是以裝在眼鏡上的攝影機拍攝,再用垂掛在腰間的裝置將影像轉換成電力訊號,訊號經由裝在耳後的裝置傳送電極到眼部。當腦部感應到由眼睛傳來的訊號,即可變成眼前的影像呈現出來。人工視網膜在美國和德國已開始臨床應用。

今年1月底,大阪大學的研究小組為第1位患者埋入人工視網膜。這位患者在手術前僅可感覺到明暗,但手術之後已經可以用手抓到眼前的棒子,還可以掌握棒子的動向。

研究小組預定2015至2016年度可獲得企業及其他大學的協助,開始針對10至15名患者,進行真正的臨床治療實驗。研究小組希望,將來能與用iPS萬能細胞的再生醫療一樣,成為讓眼疾患者恢復視力的治療法。

罹患視網膜色素變性時,會失去負責視覺的細胞,在日本估算有上萬名患者,從幾近失明的狀態恢復到與常人相當的視力很難,但若能穩約地看到物體的形狀,生活就會變得比較容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udents 的頭像
    students

    ylshsh101的部落格

    stud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