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健康網  2014/04/29

 

近日氣候回溫,適逢旅遊旺季,要小心長途旅行恐導致「旅遊血栓症」。醫師提醒,許多人喜歡利用連續假期安排長途旅行,但是對於一些民眾,長期蜷縮在狹窄空間沒有活動(尤其是車程在4小時以上),會有經濟艙症候群及下肢深層靜脈栓塞的風險,特別是有血栓病史者、肥胖、孕婦,或是剛開完刀的人,更要特別小心。



經濟艙症候群未必是搭乘經濟艙的旅客才會產生的病,主要成因是由於長時間搭乘飛機、火車、巴士或久坐看電視、長時間打麻將等,因血液循環不佳、回流不順,容易導致下肢深層靜脈栓塞。

經濟艙症候群 血栓風險高

成大家醫部提醒,血栓常見症狀包括腿部腫脹、難以形容的疼痛感、皮膚紅腫發熱;如果同時出現呼吸困難、隨著咳嗽深呼吸加劇的胸痛、咳血、心律不整的症狀,則可能是出現肺栓塞,要立即就醫。

基本上,血栓好發於下肢(小腿或大腿部位)的深層靜脈,一旦血栓隨著血流到肺部,就有機會引起呼吸困難、胸痛,嚴重時會陷入昏迷,造成猝死,所以旅遊血栓症的正式名稱為「深層靜脈栓塞症」 (Deep vein thrombosis)。



深層靜脈栓塞 危險因子多

旅程越長、危險因子越多,深層靜脈栓塞的機率就越高。因此,旅途中坐著時要常常動一動雙腳;可以先打直雙腳,然後將腳趾頭指往自己,有機會就站起來伸展一下腿部。搭飛機不方便起來走動時,也可以做一做腿部運動。

方法是先屈膝,然後用雙手環繞小腿往胸口方向推,維持這個姿勢15秒,連續做10次,以上方式都可以促進腿部血液循環。屬於高危險群的民眾,建議在出發前至旅遊門診諮詢,才能確保玩得盡興又健康。

《深層靜脈栓塞 4招緩解》

1.甩甩雙手,拉拉筋。目的在促進手腦合一,甩手可促進腦部血流,拉筋可增加表面體溫及減輕肌肉疲勞。

2.扭扭腰側,舒緩背。目的在於牽引腰側肌肉,減輕脊椎壓力,緩解下背痛。

3.抬抬膝蓋,動大腿。目的在於克服久坐不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促進膝蓋支撐力。

4.轉轉腳踝,墊腳尖。目的是能帶動小腿的血液循環,有效避免血栓淤積,減少足部腫脹感,預防深層靜脈栓塞發生。

【預防經濟艙症候群小錦囊】:

亞太旅遊醫學會理事長、北市萬芳醫院家醫科主任謝瀛華醫師提醒,搭飛機時最好不要喝酒、咖啡、茶適量、配合空中體操動一刀動雙腿和全身、依醫囑服用阿斯匹靈(需先與家庭醫師討論後才服用)、穿著可增進血液循環的襪子(加壓襪)等,都是可行的方去。而有血栓病史者、肥胖者、孕婦、抽菸者更應在飛行中多加留意自身狀況,千萬不可輕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udents 的頭像
    students

    ylshsh101的部落格

    stud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