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醒報 2013/09/22

 

為什麼「腰痠背痛」老是好不了?研究指出,某些病人下背部受傷之後,長期感到疼痛,可能是腦部特定區域白質缺損,導致痛覺持續產生,而不是下背部的傷勢沒有痊癒。

美國西北大學范柏格醫學院團隊發表於《疼痛》期刊的研究指出,3分之1的美國人有慢性背痛的問題,每年光是醫療支出及病人無法工作帶來的產值損失,估計達6350億美元,可說是美國的「國民病」。該研究發現,有些人下背部受傷之後可以痊癒,有些人卻衍生長期的背痛,關鍵可能是腦部白質的缺損。

白質是大量神經束集合在一起的組織,可視為訊息傳遞途徑的連結區;若某些連結至處理情緒及疼痛區的「通路」受損,可能造成「錯亂」的神經訊號傳入大腦,

恐將產生莫名的疼痛感。

研究人員篩選出46名過去沒有背痛病史、但在受試前1個月下背部受傷的病患,用磁振造影技術記錄病人腦部結構,再於1年後追蹤其背痛及腦部情形,發現有半數的受試者背痛仍然持續,而他們腦部白質的缺損處就位於連結情緒及疼痛區的部位,顯示白質的損傷確實與持續的痛覺相關。

西北大學生理學教授艾普卡瑞安指出,隨著年齡增長,人類白質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些細微的損傷;而他們的研究結果則指出,某些特定部位的損傷將引發不正常的痛覺。「而且這些腦部損傷可能會有強化痛覺的作用。」艾普卡瑞安說,「對他人相當普通的神經訊號傳入大腦,在這類病人可能會演變為持續的疼痛感。」

「有背痛的毛病的美國人實在太多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痛覺聯合研究中心的主任琳達波特表示,艾普卡瑞安的研究,為治療慢性背痛提供一個「對症下藥」的新方向,同時也能作為評估下背部受傷復原程度的參考;另外,關於此類痛覺的機制,也可能發生在其他身體部位,將是未來關於痛覺研究的重點之一。

圖說:研究指出,某些病人下背部受傷之後,長期感到疼痛,可能是腦部特定區域缺損,導致痛覺持續產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udents 的頭像
    students

    ylshsh101的部落格

    stude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